Date:2022/02/12

乡村符号:康县黎家大院

编者按:康县黎家大院, 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乡村古民居,穿斗式四合院黎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黎家大院,为土木结构四合院建筑 结构精巧,布局合理 门窗雕花精美,卵石天井独特对研究,陇南古民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幽暗的角落,追忆它最初的温暖微光。

7月,正值康县雨季,冒着蒙蒙细雨,在阳坝奇石峡探寻过壶穴地貌之后,回返县城,我们从康阳公路中途转向一条盘山的乡村公路,去往白杨镇的金钗峪村。此行我们要找寻的是一座凝固了近180年时光的清代民居穿斗式四合院——黎家大院。同行的当地文友焦杨红介绍说,白杨镇的15个村落中,金钗峪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反而令村庄的那种原生态的历史风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续。在村头我们停下车,沿着一条坡度很陡的小路下行,就来到金钗峪村。

可以看到,有几幢古老的宅院掩映于群山绿树的疏影中,错落在青瓦白墙的新民居之间,院落之前是绿绿的芭蕉丛、油油的核桃树和缀满了青青果实的李子树。哪一处院落,是黎家大院呢?在金钗峪村的文化广场。记者在广场边看到了一块石碑,斑驳的水痕中,细细辨认碑文,碑额上清晰地刻有“合团公义”四个大字,正文中可以看到“咸丰六年”的字样。“合团公义”何意?金钗峪村党支部书记汪洪斌说,这是在咸丰年间,金钗峪村里的士绅庶民为了防匪而自建民团,保境安民的一块记事碑。在湿滑的小路几个回转之后,我们要拜访的黎家大院,就坐落在村里相对平整的一块台地上。

外墙上可以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标语,但从半掩的大门,可以看到院落中黝黑的板壁、雕花的门窗和青苔滋生的鹅卵石砌成的天井,一下子就显露出它昔日高门大户的本来模样。仿佛一圈涟漪向外扩散,这座宅院周边几处老房子也显得古趣盎然,一同沉浸在静谧、略带感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们在幽暗的角落,追忆它最初的温暖微光。

虽留意于孔孟之间,但实擅长经济之道。

走进大院,隐隐可以看到门楣上有“树德务滋”四个大字,它来源于《尚书·泰誓下》,意思是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在古代,按照建制,似乎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样不能在宅门上标示。有趣的是在《尚书·泰誓下》中,“树德务滋”后边紧跟的是“除恶务本”,释义是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黎家建下这座大院的先祖一生又有何功绩呢?黎家大院现由黎玉生、黎玉良、黎福全、黎贵全四户黎氏后裔居住。据他们的说法,黎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是黎家的先祖黎大甸主持修建。关于黎大甸,在黎氏宗亲中口口相传着一段有趣的传说:道光年间,黎大甸发奋读书,要赴阶州(今陇南市武都区)参加乡试,应试前有朋友借去他的袍褂未还,结果考试的那一天,他因为衣冠落拓,直接被人家拒之门外,从而错过了踏入仕途的机会。过了没几年,金钗峪周边常有土匪流窜,黎大甸和胞弟黎大田准备了一车“火铳”送给了本地民团,因为勇于任事,为人侠义有担当,从白马关到阳坝的地界,百姓都服膺他,实际上黎大甸承担了消除匪患、维护地方治安的重任。黎大甸虽留意于孔孟之间,但实擅长经济之道,家境颇丰的他于是在金钗峪村上坪置田建屋,从此开枝散叶。黎家大院是穿斗式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整体占地707平方米,单层建筑面积达到了577平方米,是堂厢式四合院建筑。在黎家大院,最精致的是雕刻有人物图案的门窗,人物表情生动异常,流露着一种安适、自在的味道,天井别出心裁用小石子铺就圆形图案,让人想到了外圆内方的处世哲理。

外封闭 内开敞的独特意味

我们可以看到,康县现存的传统民居多以土木混合承重,木构架形式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建筑的主体多为土坯或者夯筑建造。黎家大院和康县其他古老的民居谈家大院、朱家大院一样,善于利用地形高差组织院落空间,空间形态丰富;街屋用地紧张,形成了较小尺度的窄长或宽窄天井院落。受本地民俗文化与邻近的秦巴文化影响,发展出了形态自由、布局灵活的天井院落,形成“外封闭、内开敞”的独特意味。

在黎家大院和相邻的另一处黎氏老宅中,黎家的后人展示了黎家的家谱,和平常看到的表谱式的家谱不同的是,黎家家谱是绘制的家堂轴子,图中的人物穿着,是明显的清代服饰。这种家堂轴子,有一个通俗的名称叫祖宗画家谱,是一种绘制工序很考究的民间工艺制作,绘制要求严密,难度较大,对绘制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其是一个家族兴盛的象征,且在重要的节日要悬挂,供后人祭祀膜拜,以表示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和敬畏之心。在老宅的里屋,我们还看到有雕花图案的供桌和摆放的墨斗、拐尺、清油灯等老物件,墙角还有镰刀、锄头等农具,足显耕读传家的气息。历史悠久的黎家大院,2017年就被纳入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范围,成为展现康县民间文化生态最独特的博物馆。(编辑:也很美 刘小雷 /文   焦杨红 赵卫国 胡 琴/ 图)


分享圈内圈外查看更多>>

31

2025/03
AI甘肃丨口碑反噬:她不是速效...
网红救景区?一场流量狂欢下的文旅泡沫与价值迷失!甘肃某景区邀请三流演员穿着夸张服饰,在镜头前“学习”当地民俗舞蹈,口号式...
view more

23

2025/01
爆品丨护肝,就是爱自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护肝解酒产品也应运而生,在解酒类产品市场上,比较安全和健康的就是含食...
view more

15

2025/01
观点丨薛蕾:县域发展竞争中不断...
2024年,是红古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view more

13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如何红起来?...
编者按:探讨红古区如何将丰富的文旅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分析文旅融合的关键要素和成功案例。红古区在文旅融合的过...
view more

13

2025/01
悦红古丨中华第一龙回归记...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兰州周边地区相继发现大量恐龙化石和遗迹,人们对恐龙的关注和热爱也日益高涨。马门溪龙的归来,不仅是对海...
view more

09

2025/01
悦红古丨享堂峡:人文与文旅价值...
编者按: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享堂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未来,红古区将继续深入挖掘享堂峡的人文故事和自然景观...
view more

08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川:兰西黄金驿站的...
编者按:我们一起分析红古区如何从传统的农业区转型为旅游热点地区,探讨“兰西黄金驿站”旅游定位的提出背景、实施策略及成效。...
view more

08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冬季旅游:淡季不淡...
编者按:结合甘肃文旅“淡季不淡,冬季不冷”的号召,介绍红古区冬季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如温泉、室内参观、手工艺制作项目等,...
view more

06

2025/01
悦红古丨窑街玉雕:匠心独运的玉...
编者按:讲述红古玉雕的历史渊源、技艺传承及市场价值,展示玉雕作品,探讨玉雕产业与文旅融合的路径。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玉雕...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