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0/09/29

陈少峰解读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9月17日下午,正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园区开展企业党建和内容生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

习近平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北大陈少峰教授解读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主要体现:

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主要是应用在消费场景上面,比如算法推送、云技术的使用,丰富了文艺的形态,为大家提供了沉浸式体验。许多博物馆用新的技术为观众呈现文化内容,一些文艺团体将演出进行直播……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文艺带来的乐趣。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文化创新创造,是个性化的创造。怎么培养、支持这种个性化的人才,如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大挑战。

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越来越多了,但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等跨界人才还有明显不足。未来,希望国家能更加重视包括新兴业态在内的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立跨界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也希望接下来出台一些措施,鼓励文化产业人才工程的突破和创新。

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产业既然是产业,肯定有市场属性,要按照市场规律去把产业做大做强,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文化产业有意识形态的属性,这是它和别的产业不一样的地方。一首好歌、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它的文化传播力是非常大的,能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只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作品格调低下、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万万不行。所以说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抓住了本质,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文化产业要保证社会效益优先。所谓优先,就是在解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问题时,先考虑社会效益,然后再考虑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一定要按照精神产品的生产规律来把关,将社会效益放到第一位,然后再考虑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编辑:也很美)

分享圈内圈外查看更多>>

28

2025/04
AI甘肃丨五一黄金期甘肃文旅热...
针对2025年5月1日甘肃文旅的三大热点——渭河源景区开园、青龙山景区开园和武都万象街开街,以下从宠客行为评价与特色亮点两方面...
view more

21

2025/04
AI甘肃丨在春天里:康县PK徽...
陇南康县与徽县文旅融合实践观察,赛事驱动下的县域经济新图景。值得观察两个县域的引流措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
view more

17

2025/04
AI甘肃丨甘肃文旅建设力排名榜...
根据甘肃省各地州市在文化旅游传播、游客体验创新及旅游生态融合方面的表现,结合近年的文旅发展数据和项目成果,以下是基于新质...
view more

08

2025/04
AI甘肃丨兰州:两山雄歭 黄河...
兰州作为黄河穿城而过的河谷城市,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结合风水格局、经济结构、政策执行等多维度分析现状...
view more

01

2025/04
AI甘肃丨甘肃十分美 你们占几...
AI甘肃城市符号平台以“甘肃十分美”为概念,结合各地人文特征对甘肃省十四个地州市的评分与摘要说明(总分10分,按特色权重分...
view more

18

2025/03
AI甘肃 丨触目惊心的消费侵权图...
编者按:2025年“3·15”曝光的六大重灾区。2025年央视“3·15”晚会以空前的力度揭露了消费领域的系统性乱象,从食品安全到隐私...
view more

22

2025/02
AI甘肃丨临夏:花儿之乡 民族瑰...
临夏花儿响四方,“利咁饮”与你共赏民族文化的瑰宝,多民族融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受和体验民族风情,解读远古恐龙世...
view more

22

2025/02
AI甘肃丨甘南:雪域佛地 净土...
甘南拉卜楞寺下,雪域佛国的圣洁与“利咁饮”的纯净之旅,心境的高远,象飞翔的云彩,漫山的狼毒花,簇拥着格桑花的纯粹,一首首...
view more

20

2025/02
AI甘肃丨酒泉:何以琼浆 醴泉...
神舟飞天之地,酒泉的汉武遗风与“利咁饮”的味觉之旅,揭示了大汉千年的魂魄,宛如浩瀚的戈壁,旌旗猎猎。声震华夷,山河长天,...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