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8/04/14

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显文明家园新内涵

阳坝茶石共绿 ,梅园山水同春!

初春的陇南美不胜收,山花烂漫、嫩嫩的茶尖探出头来“微笑”,采茶姑娘唱着优美的山歌庆祝春天的到来,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乡村似绽放的花蕾一般装扮着康县的绿水青山。

在康县阳坝镇天鹅湖畔的天鹅湖新村,沿河两岸的桃花恣意绽放、千姿百态。站在天鹅湖畔,放眼望去,桃花绿树与白墙黛瓦的建筑群、碧波荡漾的湖水交相辉映,秀气而瑰丽,俨然一幅乡村田园画卷。

“春天到了,正是赏花踏青的时候,大家出来游玩一下,拍拍照,心情就特别好。”来自陕西宝鸡的游客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双眼,立马掏出相机捕捉这唯美风景。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污水横流、柴草乱推,土胚房、烂泥路,这是过去康县农村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康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发展高度融合,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行动,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康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眼长远、规划引领,以人为本、便民利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努力实现一村一景,保护好每一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营造一个文明氛围,倡导文明新风尚

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注重村庄和房屋美化亮化的面子,又不失时机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农村群众素质提升的里子,用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

走进康县阳坝镇天鹅湖新村,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村中随处可见的文化墙、文化石,内容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等内容,并绘有风景和漫画,图文结合的方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意识。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本着突出当地特色,保持原生态风貌的原则,坚持不挪一块石、不砍一棵树、不毁一株草、不埋一眼泉。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阳坝镇副镇长吴文宝告诉记者,该镇融入传统五常文化,突出“外在美”与“内涵美”的同步提升,着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康县以“乡村舞台”为阵地,采取上级指导、村级组织发动、文化能人牵头等方式,自编自演康南毛山歌、花儿姐、康南扇鼓舞、豆坪唢呐等一批具有乡土风味的文艺节目;同时,经常性开展“送文化下乡”进村入户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还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今年康县提出,到2018年底美丽乡村总数达到317个,占总村数的90%。建设中,要根据各村不同的文化特色,统筹规划乡村文化建设,注重保持乡村原生态风貌,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各村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具内涵。

“全域绿美净”美丽乡村更加持久

近年来,康县高度重视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实施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实施全域绿美净创建工程,使美丽乡村美得更加持久。

走进岸门口镇朱家沟,一座座风格统一、古朴典雅的房屋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林之间。沿着美丽宽阔的河道前行,一幅“全域绿美净”的公示牌映入眼帘。

据岸门口镇镇长李洲介绍,自全县“全域绿美净”创建活动启动以来,该镇把全域绿美净创建作为美丽乡村管理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全域无垃圾网格化管理制度,把环境卫生保洁的责任靠实给镇村干部,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继去年全省全域无垃圾现场推进会召开后,康县全面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着眼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档次,把外在的“面子”和内在的“里子”有机地结合起来,标本兼治,全力提升康县城乡的整体“气质”。

康县着眼全域旅游战略的深入实施,认真落实省市的决策部署,在全域无垃圾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提高要求,提出了“全域绿美净”创建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创建活动参与人数达80000余人次,清除垃圾8600余吨,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康县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充分利用各类资源,通过村民学校、道德讲堂等各种宣传平台,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公共事务管理、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激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环境好、人文美、钱袋子鼓

“环境好、人文美、钱袋子鼓。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改变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更足了”。白杨乡桂花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进贵说,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善,许多外出务工人员也陆续还乡,在家门口发展致富产业。

近年来,康县着眼于建设“绿色银行”,增强群众“自我造血能力”,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打造美丽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让美丽乡村实现美丽脱贫。

白杨乡桂花庄立足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大鲵生态养殖、天麻、茯苓、食用菌特色种植等特色产业,并成立康县桂香园乡村旅游度假有限公司。发展大鲵生态养殖5户、食用菌1500多架、天麻3000多窝,通过大学生村官帮助开办淘宝实体店和淘宝网店,把“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绿色、纯天然的木耳、花菇、蜂蜜等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通过网络远销各地,群众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

康县提出,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振兴乡村的核心要素,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和“整县核桃、南茶北椒,区域优势、做精做优”的思路,把核桃、花椒、食用菌、蜂蜜、茶叶等生态特色优势产业做精做优,整乡镇、整片区、整山系、整片带打造特色产业示范点,以“三变+”模式打造综合体试点,加强重点产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培育力度,推动改造提升与发展产业、促进创业有机结合,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过去,我们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如今成了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3084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8000多元;乡亲们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还过上了好日子。”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党支部书记田仲虎告诉记者。

田仲虎说,以前,花桥村主要以农业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是典型的穷山沟,村民经济收入局限性很大。2014年,依托“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资源优势,康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增加群众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脱贫步伐的突破口来抓,花桥村被列为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村。

如今,花桥村已成为集生态养生、田园风光、休闲度假、养老旅游、乡土购物、民俗风情体验、农特产品加工、农耕文化艺术传播等产业链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在陇南市康县,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乡村建设日新月异、农特产品增质增效……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康县的广大人民群众正以火热的激情投入春耕大生产中,用勤劳的双手续写着的人勤春早、村强民富、美丽乡村的新篇章。(来源:人民网 甘肃频道 作者:呼双鹏


相关VR悦读查看更多>>

特稿丨热辣滚烫是甘肃体验...
很多人没意识到,中国年轻人彻底变了!社会上出现的三大反常现象,每一个都引起了外媒的密切关心。第一,对出境游的兴趣下降了。以前国庆、春节这些长假,年轻人很喜欢往国外跑,近点就去泰国日韩,远点的去中东和欧...
view more
甘肃诗赞丨天问陇上,舍我...
这是一幅在中国西部由高山大河、黄土莽塬、冰川雪峰、大漠戈壁、森林草原、丹霞溶洞组成的绚丽画卷;这是一部由响亮的地名、亘古的传说、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组成的神秘、神奇、神圣的宏篇巨著。那一串串从古至今...
view more
甘肃诗赞丨龙潭之地 四方...
这里是陇南,大山雄浑透出峻峭,一派王者气势;秀水激越犹显温润,一袭亚热带王后风范。陇南是秦陇锁钥、巴蜀咽喉的江南秀色,是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羌人的千年家园。是武都国内最大岩溶“华夏第一洞”、“地下文...
view more
甘肃诗赞丨雪域之窗,大河...
这里是甘南,一块纤尘不染的人间净土,四处蔓延着藏民信仰的香格里拉;甘南是蓝天白云与雪山圣湖的水天相连,甘南是草原森林与峡谷险峰的起伏绵延;甘南是青稞美酒滋养的扎西们彪悍俊朗的坚毅果敢,甘南是酥油糌粑滋...
view more
甘肃诗赞丨大河奔流 文脉与...
这里是陆都兰州,南北两座文化圣山之间是那亘古不竭、万载不息,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黄河。南山携昆仑祁连之威,为兰州龙脉所在,苍龙昂首、蜿蜒起伏,拱卫金城、气势非凡;北山集九州文溯之华,为兰州的文脉所在,...
view more
甘肃诗赞丨天水麻辣烫开启...
这是一篇甘肃远古文化的学术梗概,这是一堂甘肃省情的报告提要,这是一组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轴线,这是一曲传颂万年的祖国赞歌。这里的一句话,可以演绎为一本书;这里的一个名,可以编篡一部史。新思维、新视觉...
view more
掺和:让你焦虑的时代...
今天在全网有这样几件事情,值得关注,而且从焦虑的排名上讲:第一是全网都在暴热的是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息,相信很多网友都已经看过了。OpenAI发不了一个重磅信息,可以惊艳了整个视频圈。只要有场景化的逻辑思维能...
view more
董宇辉们,他配吗?...
编者按:如何把强者作为创新力的主角,董宇辉和俞洪敏的现象,其影响的意义,不止是企业和大网红的网上舆情,也不是老板和员工的股权的思考。如何允许员工强,员工比老板强,这个强,是指其的创新力,给企业带来的价...
view more
演讲者丨罗胖的人、事、场...
编者按:一口气没读完,断断续续看了三天。在一个不可以随便言道的年代里聊聊术也挺好,毕竟地主家也沒有余粮了!除了搞钱、搞事情,还有其他可搞的么?!罗胖之成功在于烧脑、在于死磕、在于真气不散!再也不能像猪...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