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红书记学习城市营销。因为最近,重庆市荣昌区书记高洪波,对荣昌长红有了新的认知。
高洪波公开说,荣昌要长红,就是城市的IP、城市形象,周鸿祎和我讨论过,现在我们是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第一个是1.0时代,网红达人,第二个是企业家也出来了,第三个是城市。今后荣昌的网红要持续的发展,最大的网红不是他自己高洪波,而是是荣昌,是荣昌的城市IP,荣昌城市的形象。我们现在就要进行荣昌城市品牌的塑造和维护,荣昌城市品牌的运营,要树立荣昌这个持续的IP,从66万常驻人口,荣昌7万的市场主体,人人都是我们的市场主体。产业、产品到产业到产业链、产业链到供应链,要把荣昌的所有产品数据,都要体现出来。现在荣昌的宣传一个情况,只要是荣昌的产品都好卖,不管与鹅头相不相关,荣昌的招商也好招,只要是荣昌,大家都近则为远则来,久而久之荣昌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以后,我们再把城市形象IP生动化,荣昌长红指日可待。那么,我们分析一下现在的营商环境:
城市长红之道:超越“网红主官”,锻造恒久城市IP
高洪波先生道破荣昌“长红”的核心:荣昌本身才是最大的“网红”——是城市IP与形象的永恒承载。周鸿祎所言的网络时代进阶路径——从网红个体到企业家,再到城市成为主角——已清晰指向未来。然而,现实困境如影随形:城市营销常陷入“新官不理旧账”的泥沼,“一个主官一个调调”,宝贵的城市资源与发展动能徘徊于浪费边缘。荣昌的实践,恰似一道穿透迷雾的光。
破除“人治”迷思,城市IP方能长存。在当下一些县域都很难做到,一切以书记的嗜好为原则,当城市形象过度捆绑于特定主官的个人魅力或口号,其命运便如风中残烛。
一些主官在当地潜移默化留下的影响,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领导喜欢K歌,一定有歌舞升平的场所,领导喜欢打兵乒球,那么体育公园自然有他们的身影,领导喜欢走路,总有几个追随着紧跟其后……
主官更迭,精心构筑的品牌叙事便可能戛然而止,资源投入随之付诸东流。高洪波清醒指出:“最大的网红不是我……是荣昌城市IP”。这昭示着城市品牌塑造的根本转向:从依赖“网红主官”的短期热度,转向打造城市本身作为具有独特价值、可识别、可传承的“超级IP”。唯有如此,城市形象才能在人事更迭中巍然屹立,避免宝贵的认知资源在反复“调调”切换中消耗殆尽。
“全民共建”与“数据基石”城市IP的活力之源。
荣昌深谙此道,其IP塑造绝非政府独角戏:高洪波讲荣昌要人人皆主体,将66万常住人口、7万市场主体悉数纳入品牌共建者行列,使城市IP获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与生命活力。当“只要是荣昌的产品都好卖”、“招商好招”成为口碑,这已非单纯宣传之功,而是全民共建共享的强大品牌势能。
一些主官说“大话”非常有一套,特别有镜头感,但是你让他对所管辖的经济层面的内容,基本是个外行,一些地区也就是靠社会的发展“惯性”在走动,主官的专业素质,按照北大某某教授的话说,摆样子做样子能应付都很不容易了。别说什么产业链数据赋能,推动“产业、产品到产业链、供应链”的全链条数据化呈现。高洪波为荣昌品牌注入坚实的“硬实力”背书。产品数据、产业效能成为IP可信度的核心支柱,让“荣昌”二字本身成为品质与机遇的象征。
比如招商这件事情,你在主官的位置上,承诺了一大堆优势,人家到你所谓的营商环境中,通过一个周期的建设,将优势耗到边沿时,人家活在“老赖”层面,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一旦翻船,主管出事,主官能睡着觉吗?南方的一些老板,刚开始比较受北方领导欢迎,但是现在,去福建这些地方,你去招商可以试一试?一个小学都能让一个县长头上冒汗(一个女县长的闺蜜语)。常常讲制度护航,其实从一个县域就更能说明问题,从“人走政息”到“基业长青”,可以写在文件,行动上和具体的指向方面,没有那个地方的主官不想显示一下自我的气场。 实现城市IP“长红”,亟需突破“新官不理旧账”的治理困局,这也是一部分官员在退休以后,或者,离开位置以后,被纪检委查出来的原因。也有比较狡猾的,比如在文旅项目上,找一个代理人,将其放在位置,这样出事概率就小很多,但出最近出事的案例来看,这些代理人也防着一手,只要有举报的,这个不是主动坦白,或者就很快共出主官。
用社会发展的前驱动,用未来观超越“主官意志”,也很难做到。所有一些地方“豆腐三碗三碗豆腐”的重复工作很多,看着一群人在一起开会,其实都是没有能力的人,但是有组织拨拉的“棋子”。如果一个城市主官将城市品牌定位、核心价值、发展战略固化为城市共识,通过规划或地方法规形式确立其权威性与延续性,使IP运营成为非因主官喜好而变的“城市基本法”。那么后面的主官将非常尴尬,不是吗?
有既得利益者很多,一个城市有专业运营机制,这是很难得的。建立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城市品牌运营机构,负责IP的长期维护、内容创新与价值传播,确保运营的专业性、稳定性和对市场脉搏的敏锐把握。
这句话很少有主官做到“功成不必在我”。主官需秉持长期主义政绩观,甘做城市IP长跑中的“接力棒”。珍视前任积累的品牌资产,在既有基础上深化拓展,让每一次“交接”成为城市品牌价值的“增值”而非“清零”。
荣昌从网红向城市IP过渡,已向我们说明,当城市本身成为那个最具魅力的“网红”,当全民成为品牌的创造者与代言人,当数据与产业链构筑起信任的基石,当制度保障超越个人意志,“近悦远来”的盛况便水到渠成。城市IP的持续“生动化”,需要的非一时一任的“高光”,而是一代代建设者共同守护那份对城市灵魂的深刻理解与持续投入。
高洪波展望的“荣昌长红”指日可待——它正是一座城市挣脱“人治”周期律、以制度与全民之力激活永恒魅力的生动宣言。城市真正的“长红”密钥,深藏于超越个体、凝聚共识、制度保障的治理智慧之中。(作者:嘚不嘞 编辑: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