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5/09/17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幽灵猎人

兰州的空气中永远混杂着羊膻味、黄土尘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广武门外的骡马市人声鼎沸,南来北往的客商、驼队、还有穿着各色制服的人物穿梭不息。就在这市井喧嚣的掩盖下,一张无声的蛛网正在悄然编织。

 

军统兰州站首任站长是傅子赉,以甘肃军械局局长身份为掩护,初步构建网络。此时的活动尚在暗中,以情报收集和初步渗透为主。

 

随着抗战深入,兰州战略地位飙升,军统力量急速膨胀。任冠军、霍立人、曾勤余几任站长更迭,站点规模扩大,下设兰州、平凉、天水、武威、张掖、酒泉等九个小组,触角伸向甘肃全境。

 

1940年,改组为“第八战区长官部调查室”,站长刘艺舟。其内部结构日趋完善:

 

情报组: 核心部门,负责搜集日伪、中共、苏联及各地方势力的情报,编织信息网络。

 

行动组: 爪牙所在,负责逮捕、暗杀、爆破等硬性行动,拥有武装力量。

 

人事组: 掌管内部人员调配、考核、吸收新血,并负责对外渗透人员的选派与联络。

 

第八战区长官部调查室,对外挂着块“资源委员会甘肃矿产勘测处”的破牌子,就藏在南关十字一栋不起眼的灰砖楼里。

 

这里,就是军统在西北的心脏。

 

站长刘艺舟,一个喜欢用象牙烟嘴的中年男人,正站在二楼办公室窗前,俯瞰着楼下人力车夫为了一毛钱和客人争执。他喜欢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仿佛自己真能掌控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呼吸。

 

“‘灰隼’,这次派去陕北的‘种子’,质量如何?”刘艺舟头也不回地问。

 

他身后,站着一个面色阴沉、穿着半旧中山装的男子,正是从那边“反正”过来的教官,代号“灰隼”。

 

“站长放心,都是好苗子。学生、失业职员、还有几个真正吃过苦的流民。根正苗红,思想‘进步’。”灰隼的声音沙哑,带着一种奇怪的混合口音,“他们熟记了共党的口号、政策,甚至能唱几首那边的歌。最重要的是,他们相信自己是为抗日而去,信念感很强。”

 

刘艺舟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用烟嘴点了点墙上巨大的西北地图,手指重重落在被红色圈出的陕甘宁边区。“委座的心腹大患,不在前线日军,而在卧榻之侧!戴老板下了死命令,要把我们的眼线,像钉子一样,楔进延安的每一寸土里!‘兰训班’的成败,关乎党国在西北的气运。”

 

空气里弥漫着廉价烟草和汗液混合的酸腐气味。

 

昏黄的煤油灯下,十几张年轻却紧绷的脸孔投射在斑驳的土墙上,影子随着火焰跳动,如同不安的鬼魅。

 

讲台上,教官“灰隼”(代号)的声音冷硬如铁,他曾是边区的一名干部,叛变后成了最锋利的“矛头”。

 

“记住,你们不是去战斗,是去变成他们。”灰隼的手指重重敲着黑板上的地图,陕甘宁边区的轮廓被红圈死死箍住。“忘记你们的身份,忘记兰州,甚至忘记我。你们是进步的青年学生,是逃难的老乡,是对现实不满的农夫!你们的任务是把根扎下去,像种子一样休眠,等待唤醒的信号!”

 

台下,一个化名为“秦川”的学员眼神专注,努力消化着每一个字。他原是兰州一所中学的教员,怀着狂热的“救国”信念被招募。此刻,他心中充满使命般的豪情,却未察觉身旁另一位学员“山鹰”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讥诮。

 

“边区不是龙潭虎穴,但遍地是眼睛。”灰隼继续道,“你们的接头方式、密写技术、情报传递路线,必须像呼吸一样自然。任何一丝刻意,都会要了你们的命。成功,诸位将是党国的隐形功臣;失败,”他顿了顿,露出一丝残酷的微笑,“兰州站不会承认你们的存在。”

 

训练结束后,“山鹰”———他的真名叫毛培春———独自回到拥挤的宿舍。他从枕下摸出一本破旧的《唐诗三百首》,熟练地翻开其中一页,用指尖感受着页间夹层里微小的凸起。


那是一份刚收到的、用密写药水书写的指令,来自一个他真正效忠的方向。灯光下,他斯文的侧脸毫无波澜,唯有紧抿的嘴角泄露着一丝内心的倔强与决绝。他既是军统派往边区的“利刃”,也是早已楔入军统心脏、并向边区传递着幽灵名单的“盾牌”。

 

兰州大众食堂里,人声鼎沸。跑堂的吆喝声、碗筷碰撞声、食客的划拳声交织在一起,形成最好的掩护。

 

角落里,即将毕业的学员“秦川”和她的上线“山鹰”正在吃最后一顿送行饭。

 

秦川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脸上还带着未曾褪尽的学生气,眼神里充满了使命带来的激动与不安。他小口扒拉着碗里的牛肉面,仿佛吃的是断头饭。

 

“放松点,小兄弟。”

 

对面的“山鹰”——毛培春低声笑道,他看起来像个不得志的小学教员,斯文,甚至有点潦倒。

他熟练地掰开一个烤得焦香的锅盔,从中间夹了几片肉递过去。

 

“到了那边,最要紧的就是‘像’。像当地人一样吃,像当地人一样睡,连叹气都要带着陕北的黄土味儿。”

 

他压低了声音,几乎淹没在食堂的嘈杂里:“记住你的身份:你是从河南逃难来的学生,父母死于战火,一心投奔光明,寻求抗日真理。你的介绍信在鞋垫里,密写药粉藏在牙膏管尾。第一次接头地点在延安新市场的‘兴隆杂货铺’,买三刀麻纸,问有没有延川产的,对方会说延川纸不好,安塞的更韧。这就是自己人。”

 

毛培春说着最凶险的计划,语气却像在聊天气。

 

他拿起桌上的醋壶,看似随意地在桌上滴了几滴,手指迅速划过一个不起眼的符号——这是提醒秦川,附近有自己人(边区的人)在暗中确认他的身份。

 

秦川看得心惊肉跳,毛培春却已自然地将醋壶放回。

 

“吃吧,这儿的羊肉泡馍,到了那边可就馋不着咯。”毛培春笑了笑,眼神掠过秦川,扫了一眼食堂里其他吃饭的人——那个一直看报纸的先生,那个大声算账的伙计……谁知道这里面,又有多少双眼睛?

 

与此同时,数几百里外的延安,气氛截然不同。

 

宝塔山下,延水河畔,虽然物资匮乏,但处处洋溢着一种粗糙而热烈的生机。

 

山坡上一排排窑洞,像是大地的眼睛。集市上,操着各种口音的人们交换着物资和信息,婆姨们纳着鞋底,眼神却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生面孔。

 

边区保卫处的科长周劲,刚从下面蹲点回来,一身尘土,像个老农一样蹲在窑洞前的石碾上,听着干事汇报。

 

“科长,富县那边发现个生人,口音是河南的没错,但手上的茧子位置不对,不像握过锄头,倒像拿过笔和枪。住在王老汉家的废弃窑洞里,晚上还偷偷摸摸出来溜达。”

 

周劲“嗯”了一声,掏出烟袋锅子点上,眯着眼吐出口烟:“盯着,别惊动。看看谁和他接触。另外,给兰州‘家里’来的消息对上了吗?”

 

“对上了,名单上有他,化名‘秦川’。是兰训班第三期的‘优秀学员’。”干事递上一张小小的纸条。

 

周劲看着纸条,嘴角扯出一丝冷笑:“军统真是下了血本啊。把这小子的画像(特征描述)悄悄发给各乡的民兵队长、妇联主任,还有合作社的伙计。让他们用眼睛给我盯着,看他每天吃什么,买什么,和谁说了话,句句话都记下来。记住,我们要的不是他一个人,是他背后的线。”

 

在边区,真正的猎手不是荷枪实弹的士兵,而是这些看似普通的群众。

 

一个货郎担子,一个纳鞋底的大娘,一个识字班的娃娃团长,都可能成为网上的一个结。特务们或许能骗过哨卡,但很难骗过那些整日里观察着生活细节的眼睛——谁家老乡会晚上偷偷摸摸点灯写字?谁吃窝头不像本地人那样掰着吃?谁打听路的方式过于“专业”?

 

几天后,“秦川”在安塞县的一个小集市上,准备与“兴隆杂货铺”的伙计进行第二次接头。他自觉天衣无缝,却没注意到,旁边卖红枣的大娘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打量,那个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汉,他昨天似乎在另一个乡也见过。

 

他刚按照暗号买完东西,转身走进一条僻静的土巷,两个穿着普通农民服装的人就堵在了他面前,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像钩子一样钉在他身上。

 

“同志,我们是边区保卫处的,有点情况想找你了解一下。”语气客气,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力量。

 

秦川的心瞬间沉到谷底,他下意识想摸后腰,却发现自己早已按照潜伏规定,根本没带武器。他强作镇定:“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是来参加革命的……”

 

话未说完,另一个声音从他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他曾在兰州大众食堂里听过的、令他毛骨悚然的熟悉口音:“没错,革命队伍正在帮你‘毕业’,秦川同学。”

 

秦川猛地回头,看到了周劲,以及周劲身边那个穿着边区制服、一脸平静的人——毛培春(山鹰)。

 

毛培春看着他,眼神里没有讥讽,甚至有一丝淡淡的怜悯:“你们学的很好,但这里不是课堂。这里的考试,你们不及格。”

 

刹那间,秦川明白了一切。

 

所谓的完美潜伏,从踏入兰州大众食堂的那一刻起,或许就早已在别人的剧本里,也就是成为摆放在桌子上的一盘菜。他瘫软下去,两个“农民”一左一右,看似搀扶,实则牢牢架住了他,迅速消失在黄土坡的拐角,仿佛从未出现过。

 

远处的集市,依旧人声鼎沸。阳光洒在黄土高原上,一片安宁,只有风穿过窑洞的声音,像是无声的叹息,又像是一场宏大博弈中,微不足道的一个注脚。(未完待续)


相关VR悦读查看更多>>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劫火...
一九三九年二月二十三日的兰州,天空是一种不祥的铅灰色。黄河水裹着碎冰缓缓流淌,仿佛也预感到了即将降临的灾祸。清晨六时,拱星墩机场的苏联雷达站最先捕捉到异常信号。伊万·彼得罗夫冲向值班室,用生硬的汉语大...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宝鸡...
宝鸡城在连绵阴雨中苏醒,陇海铁路的汽笛声日夜不息,这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已成为抗战洪流中的血脉枢纽。站台上,刚从郑州撤来的难民裹着破旧棉被,望着堆成山的军火箱瑟瑟发抖——他们不知道,这些标着“军事物资”...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平凉...
一九三七年八月,陇东的黄土高原上刮着干热的风。平凉城头的青天白日旗被晒得有些发蔫,街道上却暗涌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热流。袁国平掸了掸灰布军装上的尘土,抬头望了望专员公署门前的石狮子。这位陕甘宁边区政府驻陇...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迁都...
一九三九年盛夏的兰州,空气里弥漫着黄土与战争的气息。蒋介石站在白塔山巅,望远镜缓缓扫过全城。他身旁的侍从室主任林蔚手持地图,低声道:"委座,兰州地势险要,四面环山,黄河穿城,易守难攻。更关键的是.....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金城...
兰州城的冬天,黄河结了一层薄冰,如同此刻李振远心中的寒意。他站在战地文化服务处的窗前,望着不远处八路军办事处的青砖小楼,知道自己和同志们的处境正像这冰面般脆弱。“丛社长引荐的这个职位确实方便。”李振远...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北境...
一九三八年深秋,兰州拱星墩机场上空传来不同于往日引擎的轰鸣。三架涂着红星的SB-2轰炸机撕裂云层,在黄河上空划出优雅的弧线。机场边缘,军统特工徐远帆举起望远镜,嘴角泛起冷笑:“俄国佬终于来了。”阿拉木图...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街巷...
一九三七年深秋,黄河水变得更加浑浊,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和战争的讯息,滔滔穿过兰州城。作为西北枢纽,这座古城正经历着千年未有的变局。兰州城内,酒泉路上的“西北大厦”刚刚落成,五层高的西式建筑矗立在传统...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烽烟...
一九三八年冬,寒风格外凛冽,卷着黄沙扑打兰州城。战争的阴影终于降临这座西北枢纽。十二月四日,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日本轰炸机的轰鸣声已撕裂长空。首批二十七架九六式轰炸机从山西运城机场起飞,直扑兰州。警报凄...
view more
谍战小说∣《异步》之鹰击...
一九三九年二月二十日,黎明前的黑暗笼罩兰州。黄河水在月光下泛着幽光,铁桥如沉睡的巨兽横跨两岸。拱星墩机场,苏联援华的伊-15、伊-16战斗机已列队待命。中国空军第十五中队队长李桂丹站在跑道旁,望着东方微白的...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