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坊间流传一句箴言:“尕娃,羊肉好!铺子不要盘下!”——其意蕴深邃:一层告诫我们,若想得美味,需自己习得煮肉真功,切莫图捷径盘下他人店铺;更深一层则点破人性弱点,莫因贪恋他人“婆姨”而迷失根本,感情与事业皆应立足自身。这朴素的道理,正是对资本狂热的一记清凉棒喝。
黄河啤酒,曾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浸透着一方水土的粗犷与醇厚。然而资本洪流席卷而至,新主谭岳鑫以“蛇吞象”之姿将其收入囊中,却似只闻见那“羊肉”诱人香气,醉心于品牌价值与市场份额这一“铺面”的虚华。于是资本之斧急不可耐地劈下:传统酿造工艺被标准化流程粗暴替代,熟悉当地风味的老师傅们黯然离去,本土化的营销策略被统一冰冷模板覆盖。结果呢?黄河啤酒那独特的“肉香”——其灵魂般的本土风味与消费者情感联结——在资本的操作台上迅速消散。品牌如失舵之舟,市场份额一路滑落,昔日黄河的澎湃,只剩资本沙滩上干涸的印痕。
此情此景,竟与那句古老箴言惊人地应和。资本的目光,恰似那垂涎他人“婆姨”的迷途者,被“铺子”表面的光鲜魅惑,却看不见支撑其繁荣的“煮肉”真谛——那是几代人熬煮出的独特工艺,是与土地血脉相连的匠心,是市场里摸爬滚打出的生存智慧。资本只知“盘下”,却未曾俯身“学习”与“融入”,终成一场对“他者之美”的粗暴占有,而非自身力量的培育与生长。
资本逐利本为天性,然若只见“铺子”之形,不悟“煮肉”之道,终将如无根之水。黄河啤酒的波澜,便是资本狂热下的一滴沉重露珠。真正的商业智慧,并非占有与覆盖的霸道,而是西北谚语中那沉静的自觉——以我为主,深耕细作,在自身根脉上催生新枝。
资本若真欲“创世界”,当学那煮肉人的笃定:先学会敬畏“火候”,懂得“调料”的微妙,让价值在时光与诚意中自然醇厚。(作者:嘚布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