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打坐冥想,是一种形式,打坐无用,也无法消除,不打坐也过不去,止才是为了观。
末那识是一个流动的状态,这个速度太快,就是无识的。
末那识,也是一种执着,如何破执,突破自我?
瑜伽师地论里,第十七地叫破我品,什么东西才能破我?
宗喀巴大师说:第二主要道就是菩提心。
愿意普度众生愿成佛。
第一个叫出离心,叫观止,第二个主要道是菩提心。我们要从障碍中穿越过去,抓住阿赖耶识,叫做见道位。
当抓住阿赖耶识之后,发现全是问题(比如到处是不适、或者是脏东西、就是全是灰尘,以前不知道)现在抓住了阿赖耶识,才发现积攒的灰尘全部在这里,无量劫以来,就没有认真地打扫过,我们开始往外面搓灰,打扫整理,收拾环境的这个动作,就叫做修道位。
收拾的过程中,会给你带来很多奖励,是声闻缘觉。
是一个阶梯式的过程,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斯陀含果、须陀含果,然后到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到十地。
比如在八地的时候,彻底收拾完了,干干净净,回身一走,八识全到了,站成一排列。
从阿赖耶识直到前面的耳鼻舌身,就叫八地。
第八识也站成一排,所有的动作都是通的。见惑思惑,烦恼惑尽断,八识归一,你的欲望,全部转换成为了“四智”。(成所有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前面的六识产生成有所智,我看你不顺眼也顺了。
六识可调控整个宇宙空间的变化,上到星球的变化,下到每个人,成所有智。
平等性智,后面是大圆镜智,阿赖耶识所见佛的四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认为有五智。就是在八地的时候,八个哥们变成一个队列,不在单干,并且完成了佛智,而后自觉觉他。第三个动作,开始觉醒圆满,从八地九地十地到佛果,就是我们修道位到究竟位,这就是瑜伽师地论的五大步骤:
资粮位 出门加油 消业积福报。
加行位 磨砺训练 明确方向
见道位 明心见性 找到目标
修到位 声闻缘觉 从阿罗果到十地的过程
究竟位 正等正觉 心境心愿。
从凡夫俗子到佛果的五大阶段,也叫做十七地。
经典维摩诘经第十一品菩萨念出品,说十方一切诸菩萨,皆因为一个法门而得成佛果,叫尽无尽法门。
尽,就是有为。
无尽,就是无为。
无为是我们使不上劲,但要直到力量往哪里用,这就是明心见性。
你不知道无处可发力,人们就开始迷茫,这是因为我们常常说的段位太低,我们能发力的只有资粮位和加行位,发力到一定程度,从量变到质变,功夫到了自性会爆发,从而到了第三位置,就是见道位。
见道,你是修道的,必须见到道。就是你要修手机,必须见到手机一样。这个东西你都不知道什么样子,你说你修它?这不是可笑吗?
要干事,必须先把自己弄明白。
见道位就是佛中提到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见道位。
真正找到了内心空灵空性的感受,从而修道位,明心见性也是有比例的。
能达到明心见性的不到1%到2%。
修道位就是声闻缘觉,是斯陀含果、须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到十地的过程,就叫修道位。
最后一个就是究竟位,成佛。(作者: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