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7/11/04

水洞寺:虎斑霞绮 林籁泉韵

一直想为这颗树写一点东西,这种愿望就是我在翻阅美丽乡村拍摄花絮的时候。用核桃树的叶子握一个小漏斗,品尝山泉。一棵银杏树下,一杯用泉水泡的茶。这都是我比较有记忆点的“时间明珠”。更有意思的是:浏览这颗树,大树上居然寄生着一棵菩提树!好有佛性啊!

从银杏树下远望,对面的山象一层层叠山,一座小山村,朝向这肆意流淌的山泉。我们站在这里,依山临水,在崇山峻岭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情怀,顿然摆上心头。

这一泓清泉,可谓洞天福地,在万紫千红的季节里,这一丝丝凉爽的水,在花红柳绿间歌唱;如今古色古香房屋,掩盖姹紫嫣红的秋意,这方绿水青山,在这里的人们焕发出光彩夺目的喜悦!

目酣神醉,感念天地造化。这一泓清泉,造福众多生灵。也为很多文人雅士留下,风月无边的深深依恋。

东瞻西望,一座伟岸的大山,是如此的厚实。以这座大梁为界,千岩竞秀,草长莺飞。一往情深的欢笑和幻想,在大江边,停住了旖旎风光。

还是下一场秋雨吧!山上涌动的水汽和明暗无常的颜色,让这里的黄色,更加明快,这一切来的如此突然,我们几乎忘记了,我还是在树下,闻着湿润的空气,踩着湿润的叶子,我们的心情,也是湿润的。

山明水秀,水乳交融的心绪,开始记录一株银杏树,在雨天,依然鲜活的落叶,依然鲜活的记忆! (晔如/文)


相关VR悦读查看更多>>

特写丨用诗情画意守护乡村...
编者按:2016年06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刘海天采写的《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让全国闻名,在甘肃的最南端的小县城,正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指引下,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梦想叫"汔可小康",有一...
view more
特写丨用诗情画意绘就乡村...
编者按:2016年06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刘海天采写的《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让全国闻名,在甘肃的最南端的小县城,正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指引下,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梦想叫"汔可小康",有一...
view more
特写丨用诗情画意激活乡村...
编者按:2016年06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刘海天采写的《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让全国闻名,在甘肃的最南端的小县城,正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指引下,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梦想叫"汔可小康",有一...
view more
特写丨用诗情画意赋能乡村...
编者按:2016年06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刘海天采写的《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让全国闻名,在甘肃的最南端的小县城,正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指引下,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梦想叫"汔可小康",有一...
view more
特写丨用诗情画意重塑乡村...
编者按:2016年06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刘海天采写的《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让全国闻名,在甘肃的最南端的小县城,正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指引下,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梦想叫"汔可小康",有一...
view more
陇南文化符号的文化自信与...
编者按:陇南文化符号的文化自信与当代价值:西和乞巧、康县婚俗、文县池哥昼与茶马古道的现代启示,以及中国陇南文化节的创意。陇南,这颗镶嵌在中国西北的文化明珠,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
view more
乡见丨红古旅游从过境地向...
一、当前运营困境及成因分析(一)硬件配套不足,制约产品竞争力1、交通成本较高兰州至海石湾往返230公里(较同类产品如兰州至刘家峡160公里),导致一日游人均成本增加40-60元,价格优势缺失。2、基础设施短板鑫源农...
view more
甘肃重点报道内容力排行榜...
根据城市符号数据分析,甘肃省被《人民日报》报道较多的县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区(按相关性和报道频次排序):1.定西市临洮县报道内容:临洮县因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机制、高原蔬菜产业发展及脱贫攻坚成果被多次报...
view more
甘肃省田园政务效能排行榜...
根据甘肃省各县区融媒体和公众号的报道资讯,结合2023年至2025年期间公开的政务活动信息,以下是部分县区在“田园政务‘’、“下乡检查指导工作”中的典型表现及活跃度排名分析。由于官方未公布完整的88个县区具体排...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