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7/10/23

「兰州睡佛」的生态意义

对于这座山的膜拜,是1972年来到兰州,相隔6年以后,其身影基本徘徊于此。喜欢端详这座矗立着白塔的土山,因为这座是很有历史和背景的。

宋末元初,这座土山包括黄河岸边一带为西夏占据。相传,成吉思汗为完成统一大业,曾致书吐蕃乌斯藏地区的萨迦派法王,希望通过会议,和平统一藏区。萨迦派法王遂派一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行至兰州时不幸病逝。元朝在1226年冬灭西夏国后,将兰州纳入其版图。为纪念这位死去的喇嘛,在这座土山的山巅建佛塔一座垩饰如雪,并修有寺院,白塔山由此得名,并成为宗教胜地。可惜原塔至元末时塌毁;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甘肃巡抚倬奇补旧增新,扩建寺址,改名为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园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

白塔在“佛心”中,这是否巧合?

对于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符合规律的趋势,我们则认为的正确的,因为这符合大多数人的福祉。从看待事物的角度上,并不能代表,谁对谁错,我们说,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能够感念一种具象的启示,只能说明慧根与天地的融合。

但是对于个体的人和世间的物之间,也是由联系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当然,佛教这样论述的原意是说宇宙万有皆是真如佛性(心、真心)的显现,人人生来具有与佛相同的本性,从根本上看,天与地、物与我是同体的,佛与众生也是相即不二的,觉悟解脱要在体悟自性上下功夫,所谓“识心性,自成佛道”(《六祖坛经》语)。

我们在多次的场合空间,从大河的呜咽中,感悟到面前的具象,或者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这是就是一种开示: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兰州碑林又恰巧在“佛心”之中。

对于福佑金城的睡佛出现在世人的目光中,这亦是一种生态的文明的昭示,彰显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在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所谓“天人之分”、“天人之际”)是密不可分的,在考虑人事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时总是将宇宙万物(天)与人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做出决断。不仅儒家、道家的著作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中国佛教学者也依据佛学的教义、理念来阐释和发挥这种思想。大乘般若中观思想、以真如法性为本体本原的法界缘起思想、以佛性为觉悟基因的心性论等,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天地同根,万物一体”以新的内涵,推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也必须承认自然和生态给予我们主导的念想,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然而必须承认,在这种思想中既蕴含宇宙万物统一的思想,又含有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彼此平等、依存和互相会通、和谐的思想。佛教的这种思想在全民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显得十分可贵,对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有着宝贵的启示意义。(作者:介一居士)


相关VR悦读查看更多>>

特写丨用诗情画意守护乡村...
编者按:2016年06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刘海天采写的《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让全国闻名,在甘肃的最南端的小县城,正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指引下,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梦想叫"汔可小康",有一...
view more
特写丨用诗情画意绘就乡村...
编者按:2016年06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刘海天采写的《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让全国闻名,在甘肃的最南端的小县城,正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指引下,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梦想叫"汔可小康",有一...
view more
特写丨用诗情画意激活乡村...
编者按:2016年06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刘海天采写的《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让全国闻名,在甘肃的最南端的小县城,正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指引下,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梦想叫"汔可小康",有一...
view more
特写丨用诗情画意赋能乡村...
编者按:2016年06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刘海天采写的《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让全国闻名,在甘肃的最南端的小县城,正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指引下,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梦想叫"汔可小康",有一...
view more
特写丨用诗情画意重塑乡村...
编者按:2016年06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刘海天采写的《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让全国闻名,在甘肃的最南端的小县城,正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指引下,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梦想叫"汔可小康",有一...
view more
陇南文化符号的文化自信与...
编者按:陇南文化符号的文化自信与当代价值:西和乞巧、康县婚俗、文县池哥昼与茶马古道的现代启示,以及中国陇南文化节的创意。陇南,这颗镶嵌在中国西北的文化明珠,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
view more
乡见丨红古旅游从过境地向...
一、当前运营困境及成因分析(一)硬件配套不足,制约产品竞争力1、交通成本较高兰州至海石湾往返230公里(较同类产品如兰州至刘家峡160公里),导致一日游人均成本增加40-60元,价格优势缺失。2、基础设施短板鑫源农...
view more
甘肃重点报道内容力排行榜...
根据城市符号数据分析,甘肃省被《人民日报》报道较多的县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区(按相关性和报道频次排序):1.定西市临洮县报道内容:临洮县因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机制、高原蔬菜产业发展及脱贫攻坚成果被多次报...
view more
甘肃省田园政务效能排行榜...
根据甘肃省各县区融媒体和公众号的报道资讯,结合2023年至2025年期间公开的政务活动信息,以下是部分县区在“田园政务‘’、“下乡检查指导工作”中的典型表现及活跃度排名分析。由于官方未公布完整的88个县区具体排...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