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5/09/26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黄河书店

一九三八年深秋,兰州城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下,悄然挂起了一块新匾——“中苏文化协会”。当地人私下叫它“黄河书店”,却鲜有人知,这座灰墙青瓦的建筑,正是多方势力暗中角逐的漩涡中心。

 

书店的三进院落暗藏玄机。前厅对外开放,陈列着一些俄文书籍、以及抗日救亡方面的刊物、中国古籍摹本和西北地方志;中厅需蓝卡进入,收藏苏俄科技文献和军事译著;最深处的“珍本阅览室”,则需特批红卡方能踏入,那里才是真正的暗战战场,也是一个情报交易的中心。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黄河水面,档案管理员陆云龙便会准时推开书苑的朱漆大门。他身着长衫,一副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沉静如水——中共甘工委安插在此的关键棋子。

 

“陆先生早。”警卫班长赵坤立正敬礼,军统特工的身份掩藏在市警察局的制服下。

 

陆云龙微微颔首,指尖在借阅登记簿上轻点三下:“今日有苏联新到的《伏尔加航运考》,赵班长可有兴趣?”

 

这是每日的暗号对接。赵坤会意:“自然,午后我来取。”

 

两人心照不宣:中共需要军统的通行便利,军统需要中共的情报网络。在这座书苑里,敌我界限时而清晰如刀,时而模糊如雾。

 

地下密室中,苏联顾问彼得罗夫正调试着最新型的无线电监测设备。墙壁上挂着的敦煌飞天图背后,藏着他真正的任务:监控所有经兰州中转的援华物资情报,并确保斯大林需要的每一份中国战场评估准时送达。

 

而此刻,二楼东厢房内,日本满铁调查部“学者”小林多郎正小心翼翼地用毛笔蘸取特制药水,在《河西地理考》的页边空白处标注看似无关的批注。那些纤细的墨迹,在特定光线下将显露出兰州防空火力的坐标。

 

十月某个雨夜,书店即将闭馆时,一场精心编排的“异步”情报传递正在上演。

 

陆云龙将一本《兰州气象记录》放入归还书车,书页73页折角处藏着日军73师团调动情报。按照约定,这本该在明晨由军统的人取走。

 

但意外发生了。英国“考古学家”怀特突然提前归还《大英百科全书》,顺手推走了那辆书车——英美情报组终于出手了。

 

“怀特先生,闭馆时间到了。”陆云龙快步上前,声音温和却坚定。

 

就在此时,电灯突然熄灭!书苑陷入一片黑暗。

 

“电路故障!”有人用中文喊道,却是日谍小林的声音。

 

黑暗中响起细微的纸张摩擦声。陆云龙屏息凝神,凭记忆摸到书车位置,却发觉那本《兰州气象记录》已不翼而飞。

 

突然,一束白光刺破黑暗——彼得罗夫举着苏制手电筒出现,光束正好照见小林正将一本书塞进怀特手中。

 

“诸位,保险丝已修好。”彼得罗夫语气平静,目光如刀。

 

灯光重亮,四人面面相觑,各自退后一步露出职业性微笑。那本至关重要的书,静静躺在他们中间的书车上,仿佛从未被动过。

 

三九年的第一场雪降临兰州时,书苑迎来一场致命博弈。

 

苏联新型高射机枪图纸被微缩拍摄后,藏于《伊犁河考》的地图夹层中。中共方面急需这份图纸,以加强陕甘宁边区的防空能力。

 

日本特务小组获知情报后,计划在午夜焚毁书库。

 

军统同时截获消息,但徐远帆站长下了特殊指令:“让共产党和日本人先斗,我们收渔利。”

 

陆云龙察觉危机,做出了一个冒险决定——他向赵坤透露了部分情报:“有纵火犯盯上了书苑,国宝危在旦夕。”

 

民族大义前,赵坤暂时放下党派之争,同意配合。

 

是夜,陆云龙故意制造电路短路,引发小范围火灾警报。当日特小组趁机潜入书库,正准备泼洒汽油时,却被“意外”出现的消防队包围——那是赵坤安排的军统行动组。

 

枪声在古老的书架间回荡,三名日特倒在敦煌文献区,鲜血染红了《金刚经》摹本。

 

然而当陆云龙赶到《伊犁河考》的藏位时,发现书架已空。转身只见彼得罗夫举着那本书,面带深意微笑:“陆先生,这份资料我会直接交给八路军办事处,不必劳烦您了。”

 

苏联人早已看透一切,选择了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

 

一九四零年春,甘工委遭破坏的消息传来,陆云龙接到紧急撤离指令。

 

临行前夜,他在《黄河源考》的扉页上用密写药水留下了最后一条情报:“骆驼已过玉门,风向转西北”——暗示重要物资已安全送达延安,但自己必须撤离。

 

赵坤那晚特意值班,却在监控室里背对摄像头,给自己泡了整整一夜的茶。

 

彼得罗夫送来一套精装《普希金诗集》:“陆先生,留个纪念。”书中夹着一个小信封——苏联方面为他准备的假身份证和车票。

 

就连小林也多留了片刻,在借阅卡上写下:“陆君,学问无国界,望珍重。”——这是日本情报界对值得尊敬的对手的告别。

 

翌日清晨,黄河书店如常开放,只是少了那个戴金丝眼镜的陆先生。新的管理员悄然上任,异步的情报博弈继续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上演。

 

黄河水依旧奔流,书店内的古籍静默如初,只有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密码与暗号,记录着这场特殊战争中智慧与信仰的较量。

 

在异步的时空中,每个人都是执子者,也都是别人局中的棋子,唯有民族存亡的信念,如黄河般贯穿始终,永不改道。(未完待续)

 


相关VR悦读查看更多>>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宝鸡...
一九四一年深秋,宝鸡城笼罩在潮湿的雾气中。陇海铁路的汽笛声昼夜不息,这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已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重要枢纽。火车站旁,苦力们喊着号子,将一箱箱物资装上列车。标着“军事物资”的木箱里,装着从全国...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圣堂...
一九三四年的秋日,兰州小沟头天主堂的彩绘玻璃将夕阳切割成碎片,洒在长椅上假寐的徐远帆脸上。他军装外套着便服,指尖在《圣经》扉页轻轻敲打摩斯密码,记录着那个日本“考古学家”的异常举动。“他画的是承重结构...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金城...
黄昏之后,黄河浊浪里的血色,是晚霞印象。但是四树巷的胭脂血,惊艳着这里达官显贵。四树巷的灯笼在夜风中摇晃,像滴血的瞳孔。妓院老板马三爷掂着银元,对龟奴努嘴:“把新货挂头牌,今晚拍卖初夜权。”帘后二十几...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金城...
黄河浊浪里的丹青浮沉着心愿的荷灯,羊皮筏上的交易打湿了良苦用心。黄河铁桥的倒影在暮色中碎成金箔。羊皮筏子载着三只檀木箱逆流而上,箱内敦煌矿彩与银元碰撞的脆响,被浪涛吞没。筏工老周抹去额前血渍——昨夜为...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铁桥...
黄河浊浪下的无声硝烟,酱缸密令,亦是如此传奇。1949年8月23日深夜,兰州西关酱园地窖。腐乳的酸涩味掩盖了电台的嘀嗒声,地下党负责人周秉义蘸着盐水在案板上画图:“黄河铁桥埋了五百公斤TNT,引信室藏在三号桥...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金城...
黄河铁桥下的潜伏者清剿战开始了!1949年8月26日正午,沙窝监狱铁门被炸药轰开。硝烟中,解放军战士踩过满地撕碎的“通共名册”,只见三号牢房的砖墙被抠出深坑——昨夜被处决的地下党员用指甲刻满“正”字,最后一道...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大爱...
黄河浊浪里的无声史诗,亦是无名英雄们的战场,为了身前的敌人,为了身后的亲人,他们心怀天下和国家民族。当最后一页硝烟散尽,中山桥的铁铆仍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这座1909年由德国工程师建造的桥梁,在1949年8月26日...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幽灵...
兰州的空气中永远混杂着羊膻味、黄土尘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广武门外的骡马市人声鼎沸,南来北往的客商、驼队、还有穿着各色制服的人物穿梭不息。就在这市井喧嚣的掩盖下,一张无声的蛛网正在悄然编织。军统兰州站...
view more
谍战小说丨《异步》之劫火...
一九三九年二月二十三日的兰州,天空是一种不祥的铅灰色。黄河水裹着碎冰缓缓流淌,仿佛也预感到了即将降临的灾祸。清晨六时,拱星墩机场的苏联雷达站最先捕捉到异常信号。伊万·彼得罗夫冲向值班室,用生硬的汉语大...
view more